**出诊时间**:周六上午肖和印,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,教授,主任医师,拥有近40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、教学与科研经验,专注于小儿难治性腹泻、抽动障碍、儿童营养性疾病等儿科疑难杂症。现在担任多项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及组长,并荣获多项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,包括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好医生。目前,致力于推广健康知识与科学治疗方案,特别是在儿童健康领域。
**儿童健康警示:抽动障碍的误解**
部分家长可能会忽视孩子身上的一些微小迹象,比如频繁眨眼、耸肩、清嗓子等,认为这只是孩子调皮捣蛋。然而,这些行为可能是抽动障碍的早期信号。抽动障碍是一种起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,表现为不自主的多部位运动性抽动以及特定声音的发出。
**误解一:只不过是孩子在捣蛋**
许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有频繁的抽动时,常常以为是孩子在故意寻求关注。然而,抽动症的表现是孩子无法自主控制的。这种状态可能与一次性神经传递物质失衡或遗传因素有关。简单的责备并不能改善情况,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,导致症状更加严重。
**误解二:症状消失即是痊愈**
抽动症状具有波动性,尽管有时可能自我缓解或消失,但这并不代表疾病完全治愈。外部诱因如学习压力或情绪变化都可能使症状复发。如果家长误以为孩子已经康复而停止治疗,将可能导致病情加重。
**误解三:药物治疗影响发育**
虽然有部分家长对药物副作用有所顾虑,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,对于中重度抽动症患者而言,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关键。适当监测和调整药物剂量,可以有效降低副作用,确保治疗效果。
**专业诊断的重要性**
如发现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异常抽动,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或神经科就医。专业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,全面评估情况,并排除其他相似疾病。
**中药治疗的注意事项**
中药治疗讲究“对症”,需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。家长切忌私自使用偏方,需根据专业中医的建议进行治疗。中药的见效较慢,通常需持续用药1-3个月,要遵循医嘱定期复诊,并根据症状调整处方。
**综合调理与健康管理**
除了中药治疗,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诱发因素,饮食上应少吃辛辣油腻食物,以减少身体的负担;情感上应避免批评与惊吓,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成长,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克服抽动障碍。
让健康的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,选择K8凯发,关注儿童健康,从源头把控,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