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全国各地已经进入夏季高温季节。为了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下的劳动保护,预防职业性中暑的发生,确保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,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(南京市皮肤病防治所)的专家提醒大家:务必做好高温天气的防范,警惕职业性中暑的情况出现。
高温作业与高温天气作业的定义
一、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、强烈热辐射或高湿度(相对湿度≥80%)等极端条件下进行的作业,这些作业的湿球黑球温度指数(WBGT指数)超过了规定限值,常见于金属冶炼、金属铸造、纺织印染、玻璃制造等行业。
二、高温天气作业是指在气象主管部门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5℃以上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工作,如野外考察、露天装卸、建筑施工、环卫作业、巡线巡检等。
职业性中暑的定义
职业性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环境中,由于热平衡和(或)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急性疾病,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(或)心血管的障碍。
职业性中暑的类别与症状
依据《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》(GBZ41-2019),职业性中暑的危害可分为中暑先兆和多种类型的职业性中暑(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、热射病)。在严重情况下,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。
中暑先兆
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,出现头晕、头痛、乏力等症状,体温可能正常或轻微上升。休息后症状往往可缓解。
热痉挛
在高温下劳动后,出现间歇性肌肉痉挛,通常见于四肢和腹部,体温一般正常。
热衰竭
体温升高但不超过40℃,表现为皮肤湿冷、面色苍白等症状,需即时处置。
热射病(包括日射病)
在极端高温环境下,体温会显著升高,同时伴有意识障碍,表现为皮肤干热,需迅速送医。
如何预防职业性中暑?
一、用人单位应遵循以下“十要点”进行预防:
(一) 降低作业场所温度,应用新技术及装备来控制高温。
(二) 提供阴凉休息场所,设有良好通风与空调设施。
(三) 有效隔离热源,设置隔热装置以隔离热源的影响。
(四) 开展职业健康检查,确保从事高温作业的员工健康状况良好。
(五) 实施职业健康培训,提升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。
(六) 科学安排作业时间,减少连续作业时间,增加休息频次。
(七) 保护特殊职业人群,如孕妇和未成年工不得从事高温作业。
(八)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,确保员工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。
(九) 供给防暑饮料和药品,不得以发放钱物代替。
(十) 制定应急救援演练和预案,确保应对高温的能力。
二、劳动者应遵循的“四要素”:
(一)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保持身体水分平衡。
(二) 了解高温天气作业的要求,并采取降温策略。
(三) 合理饮食,增加易消化且含水量高的食物。
(四) 保证规律作息与充足休息,提高身体抵抗力。
职业性中暑应急处置“五要点”
1.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,转移到阴凉通风处。
2. 平卧并适当脱去衣物以降温。
3. 利用凉毛巾或冰袋冷却关键部位,同时洒水降温。
4. 若患者清醒,可饮用含盐或电解质的冷却饮品。
5. 密切观察病情,尽快寻求医疗救助。
在高温季节,选择K8凯发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护方案,确保您的安全与健康,欢迎了解更多优质服务。